內觀課程第三天觀察鼻子與上唇之間,三角形區域皮膚的感受,下午再縮小觀察範圍。左邊同學身上些許刺青、部分指甲塗黑色,有如道具般完全不動,這種鄰居真好,讓人跟著穩定。
感官超敏銳。呼吸時,感受到胸口在空氣中微微的前後移動,細緻處竟如此明顯。休息散步時,感受到樹葉顏色的變化,風吹拂時手臂毛細孔的觸感,甚至是空氣的濕度。
Vipassana內觀,這字的意思是觀察,觀察本然的實相。不是似乎如此,也不是看來如此,而是真正的本質。靜坐時,發現頭腦自動產出幻相、錯覺和故事...
內觀學會主持人葛印卡老師用錄音帶方式解釋,看似堅實的身體,實際上不過是快速生、滅、生、滅的小泡泡。人的本質,就像泡泡般升起滅去。
第四天進入內觀,上午、下午與晚上各有一小時的精進靜坐 (完全不動),趕緊換了安靜的衣服,避免移動時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,減少壓力啊~
下午觀察右手臂的感受時,進入到身體消融,惟清澈的意識存在於宇宙時空,寧靜且平安且祥和且盈滿。我存在於神的心中。我是宇宙萬物的一部分,宇宙萬物也是我的一部分;這二者同為一體,又獨立存在。
永存永恆的觀察者存在著。合一。保有自己的思維,觀察著萬事萬物,同時觀察著自己。
「享受吧! 一個人的旅行」(Eat Pray Love) 書中這麼描述,親身證實,作者 Elizabeth Gilbert 說的沒錯。
【節錄「享受吧! 一個人的旅行」印度篇 第67則】
以下的我是作者 Elizabeth Gilbert
「所以這就是神囉, 」 我心想: 「 恭喜認識你。 」
我站立的地方不能說是凡間。不暗也不亮、 不大也不小。也不是一個地方。嚴格來說,我也不在那兒,我也不再是「我」- 我仍有自己的思維,卻是謙卑、 安靜、 觀察性的思維。我不僅感覺到堅定的慈悲、 與萬事萬物合而爲一。
印度聖人迦比爾( Kabir)寫道「 人人知道水滴匯入海洋、 卻鮮少人知道海洋匯入水滴。 」
第五天老師問能否維持一小時靜坐完全不動,我還不行,我這個泡泡適合趴趴走,不宜久坐啊~
內在壯遊系列【待續】
一生必去的旅行
第6集 你是否清理過內心的櫥櫃??
你的鼓勵是我們的最大動力,請在臉書按讚或分享